3月9日上午,竹山县住建局组织80余名党员干部和建筑商会志愿者开展2021年义务植树活动。在南山公园植树点,大家热情高涨,挥锄扬铲,齐心协力高标准完成了800棵竹苗栽植任务,以实际行动为绿化竹山、争创“国家园林县城”贡献力量。
近年来,竹山县高度重视生态竹山建设,以“国家园林县城”争创为工作抓手,咬定“首创必胜”的决心目标,严格对标创建,培植新的绿化亮点,园林绿化工作水平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8%、绿地率达35%、人均占有公园绿地12.5平方米。
高位推进,在强化“抓创建”上发力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四大家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创园工作领导小组。
二是强化协同作战。坚持抓创建全县一盘棋的思想,县政府印发了《竹山县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充分调动各责任单位的积极性,加大工作协调力度,确保创建各项工作协同推进。
三是强化督办检查。建立了县五创办、创园办现场指导的常态化督办机制,实行每月一督办,对涉创的38个单位累计督办100余次并及时下发督办通报3起,确保了创建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作为创国园工作的牵头单位,县住建局主动成立了“创园工作突击队”,强力推进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举措务实,在练就“真功夫”上用力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注重科学精准创建。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生态优先、科学建绿,功能完善”的原则和“山、水、林、园”一体化思路,结合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标准,组织专家反复论证修改,修编完成了《竹山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竹山县绿线控制规划》;完成了城区现状绿地航测,绘制了建成区范围内各类绿地现状图,摸清了全县绿地“家底”,建立了公园绿地“数据库”;完成了公园道路景观提标升级设计;启动了《竹山县城市历史风貌保护规划》《竹山县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竹山县湿地资源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通过高起点规划,将规划区山体、水系、库区、绿地等生态要素有机整合,形成了“两轴、两区、四园”的生态景观格局,为高标准、高质量指导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推进项目实施,加快园林创建。围绕创园“补短板”,着力打造特色示范亮点。先后投入160余万元,完成了南关河岸立体绿化攀爬网安装工程及南山公园停车场外防护网安装工程,实施了堵河青年林护坡马道廊架建设项目;完成了女娲广场绿化改造及纵横大道部分示范路绿化提标改造等建设;完成公园广场全年累计摆放草本花卉16万余盆。抢抓春秋两季绿化,大力实施植绿补绿工程。累计投入90余万元,完成了主干道行道树修剪1280棵,完成栽种护坡麦冬草400平方米;实施了纵横大道护坡沿线立体绿化布网7500平方米;恢复滨河公园等绿地草坪7500平方米;补栽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带各类苗木7.5万株;在公园沿河一侧补栽枫杨260株,成片栽植樱花、紫薇、木芙蓉、夹竹桃等开花植物5000余株,栽种油麻藤、迎春花等立体绿化植物25万株,栽种窝竹1200余兜、补栽楠竹500株。一系列举措实现了园林城市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互惠互赢的良好局面,不断释放生态红利。
精细管理,在提升“软实力”上聚力
一是强化精细化管理,着力巩固园林城市创建成果。严格落实公共绿地日常精细管理,及时进行了抗旱浇水、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树干刷白防寒等公园绿地的养护工作。截至目前,完成180组种植花箱的清洗刷漆保养工作;实施城西公园、青年林草坪删割5轮次约25万平方米、清理枯枝败叶2.2吨;修剪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带4轮次约35万平方米,维修保养公园木质座椅和其他休闲设施150套;修复施洋路等道路破旧种植箱50余套。
二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引导干群广泛参与。园林城市创建本着“创建为民、创建靠民”的宗旨,一方面对标对表完成硬件指标创建任务,另一方面通过悬挂横幅、电视网络、发放资料等多形式加大宣传,赢得广大市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家的爱绿护绿意识。前期,已开设专家讲座2次,电视新闻刊播创园知识20余期,投放广告展牌100余处。
下一步,竹山县将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和创建标准,抢时提速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强化举措,加强监管,确保顺利通过2021年9月住建部最终的评审验收,力争一举创成“国家园林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