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无障碍阅读 |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他山之石

襄阳:垃圾填埋场“变形记”

来源:襄阳日报       时间:2024-11-26 10:05

分享:

昔日垃圾填埋场,如今变成生态公园,四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市民之前是掩鼻而过,现在则是争相前来打卡。襄阳火石山垃圾填埋场的“变形记”,为市民带来了一座集生态、休闲、教育于一体的郊野公园。

治理:最大程度减少环境破坏

火石山垃圾填埋场是襄阳市第一座垃圾填埋场,位于襄城区襄南大道以东1公里处,占地127亩,1992年投入使用,2001年封场,场内垃圾填埋量约68万立方米。

建设时受历史条件限制,再加上经年累月的负荷,治污设施简陋且年久失修,垃圾填埋场及周边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2019年,襄阳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经过多方勘查调研,启动火石山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项目。2020年5月,经市生态环境局与市城管执法委积极申报,该项目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项目。

如何治理才能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这是摆在建设团队面前的首要难题。襄阳市环卫管理处和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主导,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携手合作,各方智慧和力量碰撞、汇聚,从项目规划、设计到施工,每一步都踩在保护生态文明的重点上。

建设团队采用“多维阻控—有效疏导—污染治理—定期监测”的全方位治理模式,对原垃圾填埋场进行整形处理,采用先进的封场技术,利用双层土工排水网格和HDPE膜对垃圾堆体进行严密包裹,有效阻隔雨水渗入和渗滤液外泄;同时,建设垂直防渗帷幕和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对地下水污染进行彻底治理;新建地下水检测井,对修复效果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

重生:垃圾填埋场变生态公园

经过3年建设,项目团队不畏艰辛、日夜奋战,用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与担当。2023年10月,火石山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项目终于克服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等重重困难,顺利完工。

平整的道路、成片的植物、生态石板铺成的游步道,以及亭子、花田等景观……与几年前见到的垃圾成山、污水横流、苍蝇乱飞的场景大不相同,这里已变成火石山垃圾分类主题公园。

垃圾填埋场是如何蝶变成生态公园的呢?

市城管执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火石山垃圾填埋场治理在于“快衔接”,待填埋场垃圾进行高标准和无害化封场后,就马不停蹄地实施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

规划循环步道、安装休闲娱乐设施、布局绿化……公园以耐水湿、耐干旱、耐盐碱的乡土植物和花卉为主,种植了一片1.4万平方米的粉黛乱子草。今年9月下旬至11月,粉黛乱子草进入盛花期,粉色波浪随风摇曳,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打卡。

绿树掩映,百花环绕,修复后的“火石山”与襄水源生态公园、岘山城市中央生态公园进行景观衔接,建成环保教育主题公园,并在其中拓展垃圾分类实训基地建设内容,形成集生态游园、环保宣教、环山步道驿站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功能服务区,实现区域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弥补了襄阳市缺少城市管理方面实训教育基地的短板,让市民在公园休闲的同时受到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开放:市民游客争相前来打卡

“以前不想来,现在得赶早来,生怕错过!”刘女士今年58岁,退休后时常跟老姐妹们聚会。她们最喜欢的就是到襄阳各大生态公园唱歌、跳舞、拍照。

今年9月底,刘女士在网上看到火石山垃圾分类主题公园有片粉黛花田,立即约了十几个好友前来一探究竟。

10月26日上午11点,记者来到火石山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只见游客如织,热闹非凡。父母带着孩子嬉戏,年轻情侣以花田为背景拍照,老年人一边散步一边聊天,更有多位本地主播在此拍宣传片……

“真的很美,还有儿童游乐设施,以后我们能带孙子来这里玩,感受大自然,增加户外活动,孩子也会喜欢的!”市民刘奶奶感慨道。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火石山垃圾分类主题公园还将开发研学功能,全面铺开垃圾分类等环保宣教工作。(陈莉莉、韩红周、张善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