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黄石城管2019年工作总结暨2020年和下步工作计划

来源:市城管委       时间:2020-02-17 16:48

分享:

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住建厅的指导下,黄石市城管系统讲政治、勇担当,强作风、树形象,找准工作切入点、破解热点难题,狠下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位,推动城市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

一、2019年主要工作情况及成效

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建立完善高位协调机制。根据机构改革情况,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市城市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实施城市综合管理目标考评。2019年城市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印发交办通知督查专报督办通报73份,交办、整改问题231二是健全优化部门联动机制。加强与公安、国土资源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坚持工作例会制度,今年以来召开市容环境整治专题会议5次,召开现场推进会3次。三是认真发挥数字城管考评机制。对城市管理工作考评排名靠后的分管区长、单位责任人在媒体上实名曝光,层层传导城市分级管理压力,增强督办通报的效力。四是全面加强法制建设20199月26日,省人大批准通过了《黄石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二)打造洁净城市深入开展一是深入推进城市“公厕革命”。配套出台《黄石市城市“厕所革命”市级奖补实施方案》,全市已完工公厕157座,在建40座,累计投入资金约4000万元。二是深入推进清扫保洁“升级版”。切实推进城市“扫城”向“洗城”的转变,每晚7点开启“洗城”模式,一星期一周期,对城区主次干道全面冲洗。实施洒水作业技术改造,针对不同时间和路段,采取高压冲洗、中压喷洗、低压喷雾三种模式,解决洒水扰民的问题,受到市民群众的欢迎和肯定。三是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定了《黄石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2019年实施细则》,出台了《黄石市2019年度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和《2019年度黄石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工作实施方案》。与市创文办、市直机关工委联合印发了《黄石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目前,全市政党机关、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全市四个乡镇街道、33个行政村实行了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尤其是铁山地区试点工作卓有成效,建立了“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公司运营+基层联动+全民参与”的运行模式。垃圾分类已在铁山地区实现全覆盖,户户有积分卡,14个社区共设置834个垃圾分类点位,每10个点位配备1个垃圾分类指导员,投入6套智能回收设备,居民分类投放垃圾的习惯自觉正在养成。省住建厅对我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对开发区·铁山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进行了充分肯定。四是深入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全市年产生的23万吨生活垃圾,全部进入黄金山垃圾焚烧厂处置,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黄金山餐厨垃圾处理厂投入运行,日处理餐厨垃圾能力100吨,基本满足我市(含大冶市)餐厨垃圾处理需要;加快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建筑垃圾处理厂实现试运行,填补了黄石市建筑垃圾处理终端的空白。

(三)城市管理难题有效解决一是积极开展“停车难”集中整治。先后制订了《黄石市城市智慧停车建设管理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按照“应划尽划、应设尽设”的原则,规范施划停车泊位,并接入智慧停车系统平台。截止目前,完成全市139条主次干道、233条背街小巷及社区闲置空地的停车泊位施划工作,累计施划机动车泊位2.3万个,非机动车泊位2.4万处,建成6个生态停车场和立体停车场。智慧停车指挥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智慧停车综合管理和信息服务系统平台、黄石停车APP开发完成,系统平台累计接入停车泊位数量1.7万个;按照今年底前智慧停车整合10万个停车位、年底试运行的要求,当前正在加紧相关工作,切实缓解城区“三难”。二是积极开展违法建筑整治。先后拆除了下陆区卧龙山庄违建别墅、黄石港区大众山一品人家违建别墅、江北新港大道违建别墅等一批典型违建和“硬骨头”。截止目前,共计拆除违建历史违建14.6万平方米,新建违建1.7万平方米,超额完成2019年违建拆除目标任务。三是积极开展背街小巷综合环境整治。结合“一把扫帚扫到底,干干净净迎国庆”活动,依托集中大扫除和社区包保、路段包保、创文志愿服务等活动,累计清理背街小巷和社区卫生死角9600处,清除各类积存垃圾7900余吨,背街小巷环境面貌得到全面改善。四是积极开展城市“立面”整治。全面打造广州路、湖滨西路等4条主次干道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建设,对城区主干道广告示范路临街违规户外广告、门店招牌进行专项整治,拆除杂乱、违规广告1500余处。多措并举治理“牛皮癣”顽症,累计清除“牛皮癣”203万处,协同公安部门依法打击印癣、制癣和散发小广告等行为,共办理“牛皮癣”行政案件48起,行政拘留55人。

(四)市政园林管养水平不断提升。一是确保市政基础设施完好运行。加强市管道路桥隧设施维修改造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修补破损路面1.2万平方米,检修桥梁隧道设施189处疏通重要易渍易涝路段排水管网61公里。二是确保园林绿化大美自然。举办园林绿化大比武、大竞赛,大力开展“抗旱保绿”工作,补种绿地植被903万平方米,进一步巩固城市绿化成果。三是确保城市路灯照明设施完好明亮。加强市管路灯照明设施巡查检修,城区主次干道亮灯率达到99%以上,背街小巷与公共景观亮灯率达到95%以上。四是确保城市供气供水行业安全运转。深入开展打非治违“百日会战”行动,依法查处“黑气点”14处、拘留7人。加强供水行业监管,坚持水质定期检测公示制度,督促供水企业做好水源地保护工作。五是确保城市水环境不断好转。城区处理生活污水量达6000余万吨,出水水质达标率达100%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3.5%。全市上报国家平台的10个黑臭水体,已有7个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另外3个水体整治工程正在加快推进,确保今年年底前完成销号。

、城市管理的薄弱环节

)城市黑臭水体、城市排渍和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攻坚不足。黑臭水体整治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长效管理机制亟待完善,个别水体整治工程量未按“一水一策”整治方案完成,整治效果不稳定,城市防涝排渍能力不足,存在城市汛期安全风险。

)城管队伍人员编制严重不足。根据住建部《城镇市容环境卫生劳动定额》(〔2008〕110号)规定“市容环境卫生监察、执法人员的定员数,按城市人口的万分之三至万分之五另行配备”,黄石市城区人口80万人,也应至少配置城管执法队员240-400多人,而我市目前实有执法编制人员156名,执法人员基本上是超负荷运转。

(三)数字智慧城管化水平不高。对照先进地区和城市发展迫切需要,黄石数字城管差距在拉大。虽然我市建立了智慧环卫、智慧园林信息化监管平台,但还没有很好有效整合,没有真正实现智慧城管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城市管理问题整改落实率不高,有的市直部门对数字城管考核不重视,涉及本单位的城市问题整改不积极,整改率只有20-30%。

)环节工人和城管队员待遇偏低。目前,我市聘用环卫工人有2308人,每月工资1900元(不含养老、工伤、失业三种保险);市级供养的城管协管员160名,人员经费3.5万/年,除去五险一金,每月工资1700-1900元。由于工资待遇不高,协管员流动性较大。

2020年和“十四五”重点工作思路

当前,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着管理任务越来越繁重的新常态、执法标准越来越严格的新常态、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艰巨的新常态;同时城市管理工作也迎来了难得的体制改革机遇期、环境优化机遇期、融资建设机遇期。

2020年和“十四五”黄石城管总的思路是:坚持“用心做事、用情做事、用责做事”,推进“四个发力”、打造“四个城管”。在推进改革上发力、打造法制城管,在加快项目实施上发力、打造生态城管,在提高管理效能上发力,打造精细城管,在推进联动参与上发力、打造全民城管。

(一)深化城管体制机制改革,打造法制城管。一是充分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管理经验,再来一次城管革命,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树立“任务天天清零、效果天天归零”务实重行理念。二是编印《黄石市城管局权利清单、责任清单手册》,实施权责清单动态管理。进一步厘清市区和各部门的权责,合理划分事权和执法权。协助相关部门推进城市管理和执法职能调整,健全城市管理和执法机制。三是珍惜难得的历史改革机遇,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格、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辖区政府全面负责、综合执法部门具体组织、镇街分片实施、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体制,形成“统一领导、集中监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管理格局。四是做好《黄石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宣传、培训和实施工作,继续探索律师驻队、非接触性执法等执法举措,推行轻微问题告诫、首次不罚、容期整改等柔性执法方式,让管理相对人感受到城管执法的温度,让城管执法从“汗水型”向“智慧型”升级。

(二)加快建设城管生态产业,打造生态城管。积极谋划重大项目。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集约化协调发展。

一是加快推进垃圾分类末端处理设施项目。针对垃圾分类末端处理基础设施不足的实际,加快建设三方面垃圾处理设施。即厨余垃圾处理厂1座,处理规模 400吨/日;大件垃圾处理厂1座,处理规模100吨/日。装修垃圾处理厂1座。处理规模100吨/日。2025年全部投入全面运行。二是加快推进污水提质增效项目。扩建两个污水处理厂——概算投资2亿元,即新建花湖污水处理厂,新增处理规模2万吨/日,扩建大冶城西北污水处理厂,新增处理规模3万吨/日;加快污水管网建设改造——2020年完成新增管网150公里,到2025年完成新增管网650公里.概算总投资13亿元,基本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目标。其中市级投资1亿元,维修改造主次干管250公里左右,四个城区投资12亿元,新建改造排洪港、城区二三级管网等。加快两湖连通渠及胜阳港排洪渠综合改造——概算总投资5亿元,计划将封闭式明渠改造成开放式景观明渠,两湖连通渠全长1.6公里,胜阳港排洪渠全长1公里。三是加快城市排渍项目建设。新建改扩建三个子项,概算总投资2.7亿元。其中投资8000万无,改扩建冶钢排渍泵站;投资1.3亿元改扩建幸福闸、合兴闸排渍泵站;投资6000万元,新建大冶湖核心区东排渍泵站。四是启动初期雨水调蓄收集处理项目。概算投资2.3亿元,2025年前建设青山湖、磁湖初期雨水调蓄及处理设施,池容2万立方米。

(三)锤练城市管理“绣花功”,打造精细城管。一是扎实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深入推进餐饮业油烟、道路扬尘专项治理、建筑垃圾抛洒整治,打赢环境保护、蓝天保卫战;不断提升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0%以上。推进垃圾分类工作,2019年底,市直及各县市区机关事业单位强制分类覆盖率100%,其他公共机关及相关企业强制分类覆盖2019年要率先达到50%。2020年,市本级实现公共机构及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2022年,大冶市、阳新县建成区公共机构及相关企业实现全覆盖。2025年,基本建成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二是加强各类排洪渠和泵站的维护管理,确保城市“不看海”,确保建成区10条黑臭水体实现“长治久清”,确保2020年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确保2021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不低于70%,污水处理率不低于95%。三是抓紧推进“智慧停车”工作,2019年年底全市铺开试运行,2020年全面建成。四是围绕服务民生需求,着力破解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做实做强社区、“五边三化”地带的城市管理工作,解决好群众相关利益诉求,切实解决好占道经营、私搭乱建、违规广告等一系列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四)建立社会广泛参与的联动机制,打造全民城管。一是建立完善城市管理工作量和经费同比例增长机制。构建与城市建设相适应的城市管理融资体制。建立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相适应的经费保障机制;利用国家环保产业政策机遇,加大向上争取资金的力度,采取BOT、亚行贷款等方式加快环卫、市政、园林设备设施提档升级。二是探索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管理方式,增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维护城市环境的社会责任,扩大市民的参与度;有关城市管理的重大决策、重要法规政策的制定,逐步引入公众听证制度。三是落实管理网格化,整合城管、街道、社区、物业等人力管理资源,充分利用数字城管平台,形成迅速发现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四是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深度挖掘培育、弘扬先进典型,讲好城管故事,传播正能量。增强市民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城市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