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创文专题

城市路灯守护人 点亮市民回家路

来源:东楚晚报       时间:2020-10-22 11:08

分享:


在黄思湾隧道内抢修

抢修路灯

开栏语

是门前小巷一盏路灯,照亮了市民回家的路,亦或是黎明前的一声吆喝,迎来了这座城市崭新的一天……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守护着黄石这座城市的长夜,这些平凡的城市符号勾勒出黄石发展的幸福图景,他们就是都市夜行者。

东楚晚报开设专栏《都市夜行者》,聚焦晚上仍坚守在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人,他们默默地为城市作贡献,为市民提供服务。敬请关注,也请读者朋友提供线索。

10月20日零点,热闹了一天的黄石开启了深夜模式,不同于消夜江湖的人声鼎沸,张翔和同事们刚从西塞山区黄思湾隧道巡查回来,从市路灯管理处的巡查“小黄车”内下来。

张翔告诉东楚晚报记者,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公路街道上每隔30米-35米就会有一盏路灯,他们这些人的工作就是巡查检修城市路灯,在创文期间,他们要保证百分之百的亮化率。

守护着黄石城区3万余盏路灯,是这些路灯检修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他们检修的可能是市民回家路上的最后一盏灯,他们就是黄石这座城市的“掌灯人”。


日积月累,练就“火眼金睛”

傍晚6点钟,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张翔和同事们驾驶着路灯巡查“小黄车”上路,只不过车速略慢些。张翔的双眼紧盯着路灯,观察着每一盏路灯的运行情况。

当巡查车行至桂林南路与苏州路叉口时,张翔让同事停下车,他下车仔细观察了路旁的一根路灯杆后,就撬开了路灯电缆盖,测量了一下电压,记下路灯编号17b。

记者在地面上并没有发现这盏路灯和其他路灯有何不同,1.8米高的张翔心却很细,他注意到路灯的光晕有些不太正常,为了安全起见,检修后发现电压偏高,记录下来便提醒后台检测平台,对照无误方才离开。

电压偏高偏低甚至没电压都是不正常的,而路灯管理处会对全市城区路灯的电压运行会实时监控,巡查人员也要实时核查。

“我们每天巡查检修,眼睛就盯着路灯,有什么故障心里大致有数,一般都能够及时发现。小故障当场就能排除,如果确实出了大故障,就需要直接更换路灯。”张翔笑着说。

张翔告诉记者,他们的工作内容比较繁琐,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一般来说,夜间是他们的巡检时间,需要在路上不停巡查,重点看道路上的亮灯情况、是否存在光源不亮或亮度异常现象,及时查明原因,还要查看路灯杆是否完好,有没有出现类似被车撞的情况。再就是对一些市民反映的情况或12345收集的问题进行现场查看,对于存在的故障进行排查。

日积月累,就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20人团队,守护3万余盏路灯

记者坐上“小黄车”,跟随张翔他们巡查了黄石主要干道路灯,直至深夜零点,期间,张翔他们没有看过手机导航,除了一般巡查,他们还要选择最佳路线,以最快速度赶到事发地点,现场查看,进行检修,一晚上就处理了十几起。

毫不夸张,这些巡查检修人员就是黄石这座城市的“活地图”。但这些“活地图”头发却少得可怜 ,像大高个张翔、沉默寡言的老蔡、来自北方的司机小张等,他们开玩笑地说,“黄石的夜就是我们的头发。”

路灯巡查检修这个工作作息时间不规律,而且又脏又累,带电作业又有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当记者问张翔,接触这份工作会不会对生活造成影响时,张翔笑着说,多数抢修人员刚接触这份工作时,都不太适应,他自己同样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不过随着工作时间越来越长,他的心态发生了明显改变。

除了陪伴家人时间少点,其他都还好。张翔说,他见过了太多黄石的夜晚,好处就是身体白壮了许多,最大的爱好就是陪伴家人,喜欢琢磨家里的一切摆设,聊到这,他嘴角不自觉上扬,他顿了顿说,现在家里的实木家具都是他网购的,发货发来的都是一块块的木料,完整的家具都是他琢磨拼接的。

今年41年的张翔,2016年到路灯管理处工作,如今已有4个年头了,生物钟也在悄然发生改变,每天熬过下午五六点的疲惫期,随后就是兴奋,可能到第二天早上都还睡不着。张翔说,习惯就好了,目前他很享受现在的检修工作。

每到节假日,那时,黄石的夜晚也最为热闹。这或许就是张翔他们最忙碌的时刻,在张翔眼里,什么除夕夜,中秋夜和平时的每一个夜晚并没有太多不同。

“我们这些人几乎都是节假日不在家,这是家常便饭,不值一提。”张翔告诉记者,他觉得倍感压力,因为他们要守护黄石城区的3万余盏路灯,算上他,他们只有20人。

不过,张翔告诉记者,他们巡查不算最累的,在“小黄车”里,他们除了看路灯,也会无聊时咵天。在他眼里,他一直对路灯抢修人员充满敬意,因为他目前工作更多的是巡查检修。


路灯抢修,是一首绵长的曲子

20日零点一刻,在西塞山区黄思湾隧道内,前脚张翔他们的巡查检修车刚走,后脚柯有强和他的抢修组同事们忙活了一阵,看着任由黄色灯光晕染的隧道,以及身后装满整整一车材料的检修车,他知道,抢修工作已接近尾声了。

从19日晚上7点开始,车流减少,柯有强他们工作到现在,已经超过5个小时,还有半小时,他们就可以下班回家了。

深夜不“打烊”,这是由柯有强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对黄思湾隧道的路灯照明抢修,进行更新换代,换上更环保节能的LED灯具设备,面对来往车流,他们选在晚上施工,“对,再往前开一点,好的,准备拆除。”柯有强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是对黄思湾隧道右侧的老旧灯具进行拆除,作为黄石最早的一条人工隧道,里面的设施可谓简陋,当电缆管和灯具被拆下来时,不可避免会扬起管道的灰尘,所以他们每个人不得不戴上防尘面具。

而柯有强回到家中,第一件事就是换下工作服,然后丢到洗衣机里,冲个热水澡。

黄思湾隧道约长1.7公里,连续高强度工作下来,柯有强他们已经将老旧灯具拆除得差不多了。“像这样都不算抢修。”柯有强笑着说,50岁出头的他依旧自信从容,他说从事路灯抢修也有3年多,这3年间,他记不清抢修过多少盏路灯,家常便饭了。而路灯抢修几乎每天会有,也不限于晚上,但更多的是在深夜,甚至会搞到凌晨鸡打鸣,路灯抢修在柯有强的生活中,是一首绵长的曲子,节点旋律有时稍显急促,算不上是插曲。

柯有强说,看着眼前一盏盏被点亮的路灯,尤其是自己深夜下班回家时,路过盏盏灯火,他都会不自觉地看上一眼,因为心中会激起满满的自豪感,一身的疲惫也融化在充满温情的灯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