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三大攻坚战

聚力脱贫攻坚 黄石砥砺奋进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18-04-03 09:25

分享:

   核心提示
  “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这是一盘庞大的民生棋局,更是一份厚重的责任担当……近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黄石始终把脱贫攻坚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下“绣花功”、打“组合拳”、啃“硬骨头”,勠力同心、砥砺奋进。
  据统计,2014年以来,黄石贫困村由153个减少到22个,累计脱贫9万人。其中,2017年脱贫6020户19690人、出列18个贫困村,易地扶贫搬迁1342户3854人。
  然而,由于受区位等诸多因素制约,黄石仍有4.7万贫困人口。他们中多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难中之难。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转型升级的征途上,黄石将通过三年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4.7万贫困人口脱贫,确保22个贫困村出列和阳新县2018年脱贫摘帽。
  潮涌催人进、风好正扬帆。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搬迁扶贫、深度贫困村脱贫、社会保障兜底扶贫、社会扶贫等七大精准脱贫攻坚战已经打响。捋起袖子,铆足干劲,咬紧牙关,抗住压力……这个春天,黄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像一把火越烧越旺。

  聚焦短板,联片突破,从最难啃的硬骨头啃起
  这是一块浸染了无数革命先烈鲜血的红色土地,这是一座书写了铜斧熔炉淬炼传奇的工业城市。
  受诸多因素制约,黄石农村发展还相对滞后,部分群众生活在高山深处、库区湖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存环境恶劣。扶贫难度大、返贫率高等问题较为突出。
  脱贫攻坚讲的是政治,干的是民生,谋的是大局,看的是党性。市委、市政府以不忘初心的情怀,以上率下的担当,高频率、高密度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调动一切因素、整合一切资源、凝聚一切力量,印发了扶贫工作职责、问题责任清单、干部考核办法,实施对标整改,建立驻村帮扶工作机制……
  脱贫攻坚,责任如山,黄石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市纪委牵头开展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战役,严查不担当不作为、作风不严、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失职失责等问题。
  市委督查室、市委组织部等部门严格督查,促成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对驻村帮扶成效排名靠后的工作队责任单位负责人和工作队队长进行了约谈。
  为支持阳新县脱贫,市长董卫民深入基层调研,召开现场推进会、扶贫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
  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杨军经常性组织召开推进会,推动落实;31名市“四大家”领导带队进驻阳新县挂镇驻村。
  黄石又调整、增派“两代表一委员”、85支市级工作队进驻阳新县、开发区,进村监督、驻村扶贫;四个城区与阳新县重点贫困乡镇结对扶贫。
  黄石港、西塞山、下陆、铁山共选派1500多名干部与贫困群众结对帮扶,实现了扶贫工作队驻村、干部包保贫困户全覆盖。
  聚焦短板,联片突破,从最难啃的“硬骨头”啃起。市财政列支专项扶贫资金、补贴光伏发电、建立扶贫基金,通过大交通、大水利,提升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仅去年,全市6572个自然村路面硬化率为86.9%,客车通村率100%;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工程惠及10527人,改造贫困户危房1530户,新建农村文化礼堂160个……
  投资28亿元,全长48公里的黄阳一级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阳新到市区“半小时交通圈”,直接带动周边35个贫困村。
  富河,阳新的母亲河。这些年,通过综合治理,有效解决了血吸虫隐患,造福周边近10万农户,曾经的“虫窝子”变身现代农业示范区。
  在脱贫攻坚这场不能输的战役中,黄石通过管财务、明规矩,严监督、抓审查,坚持对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零容忍”,对干部违纪乱纪行为,毫不留情重拳出击。
  无烟战场足见“绣花”功夫。如今,黄石逐步形成一套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和考核体系,一幅幅精准脱贫、共赴小康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

  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分类扶持拔穷根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怎么扶?突出精准发力,开对“药方”,才能拔掉“穷根”!
  面对“怎么扶”的核心问题,黄石聚焦产业扶贫和“两不愁三保障”,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分类扶持,凝心聚力,驱赶这个同步小康进程中的“拦路虎”。
  精准发力拔“穷根”,易地搬迁“挪穷窝”,政策兜底“脱穷境”,黄石出台产业扶贫政策,建立产业扶贫体系,健全产业扶贫利益联接机制,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动力……
  一路走来,黄石竭尽全力,步履铿锵,摸索出了产业发力“加强版”,政策兜底“升级版”,易地搬迁“创新版”,提高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和保障的能力。
  突出准和实,一户一策,一村一法,正是精准扶贫的要义所在。黄石扶贫从“千篇一律”转向“量身定做”,为贫困人口分类制定脱贫路径。
  根据贫困户实际需求,黄石重点支持油茶、食用菌、吊瓜、畜牧、水产、电子商务、物流、旅游等扶贫产业。目前,全市发展龙头企业7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232家,带动贫困户2万户。
  精准扶贫,有产业才有未来。阳新按照“一户一策、一村一法”的模式,结合每个贫困村的不同实际,制订了脱贫计划。
  阳新还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2.45亿元,确保每个贫困村320万元扶贫资金,对贫困户发展产业在种苗、培训、技术服务、贷款等方面给予奖补。
  被称为“穷山恶水”的阳新县王英镇东山村,是典型的贫困村。驻东山村扶贫工作队实施“一户一策、一村一法”结对帮扶,采取“包户式”发展光伏发电,“订单式”发展家禽养殖,“委托式”发展大棚花菇……
  白沙镇通过提供麻苗补贴,免费赠送打麻机,提供技术指导和保护价收购等政策,大力发展苎麻生产,目前该镇已培育苎麻苗种基地250多亩,计划移栽种植1万亩。
  长江之滨的阳新县黄颡口镇黄颡口村和菖湖村共建回乡创业示范园,建设水果、中药材和食用菌三大基地。
  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大冶设立专项补偿金,推进金融扶贫;实施“发展产业、自主创业、积极就业”奖补政策,按照每户1000元标准,奖励自主脱贫贫困户1179户。
  大冶市龙凤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周边8个贫困村发展产业,带出80多个种植、养殖大户实现了自主脱贫。
  “让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带着深厚的感情,阳新先后摆开了359处战场,实施万人易地扶贫大搬迁行动。
  让贫困群众充分就业、充分安居、充分保障,该县把安置点设在靠近中心村、集镇、生态旅游区、产业园区、城区等区域。
  搬出来,换个活法。住在王英水库半腰的王英镇泉丰村村民倪方友和其他村民陆续搬进了仙岛湖风景旅游区附近的新房,出门能做生意,有收入。
  他幸福地说:“有收入,脱贫就有希望了。”倪方友家的巨大变化让人不胜唏嘘: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扶兜结合,合力奔梦。黄石还逐年提高农村低保、五保补助标准,综合完善医疗扶贫、教育扶贫、残疾人救助等保障政策。
  31年前,一场车祸改变了阳新木港镇仓下村村民王银仙的命运,她失去了双腿。那年,她才4岁。
  如今,她在村边开了一间小卖部,虽然赚钱不多,但也能养活自己和女儿。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解决了大病救助、假肢配型两大难题。
  从“输血”到“造血”,从“取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把扶贫产业落实到村、扶贫政策落实到户、帮扶措施落实到人,黄石在脱贫攻坚的征途上走得愈加笃定。

  创新机制,咬紧牙关,动员一切力量集中攻坚
  目标:脱贫4.7万多人,出列22个村,阳新脱贫摘帽。
  措施:推进产业、健康、教育、搬迁、深度贫困村、社会保障兜底、社会扶贫七大攻坚行动……
  问题:产业带动还不够强,干部作风还不够实,政策落实还不够准,深度贫困、群众满意度还需要补齐短板、不断提升。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信心来自于坚强的组织领导,也来自于科学的攻坚方略,更来自于强大的攻坚合力。
  市长董卫民在组织收看收听全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电视电话推进会黄石分会场上强调,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中要全市动员、上下一心,确保阳新县今年脱贫摘帽。
  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肩上扛指标。黄石正整合汇聚各方社会资源和帮扶力量,形成了“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的协调作战机制。
  大冶提高农村最低保障标准,从4680元调整为5580元;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从9300元调整为11112元,使脱贫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阳新紧扣“收入+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聚焦深度贫困村和特殊贫困人口,统筹推进插花贫困村,强化产业扶贫、兜底保障等六大举措,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目前,阳新已经落实了数千万元的奖补资金,出台了未来三年产业扶贫规划,将在优质粮油、生态养殖、光伏产业等7个方面扶贫攻坚,带动贫困户2万多户。
  阳新县委书记王建华表示:阳新将按照“一户一策、一村一法”工作要求,在完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确保如期脱贫、稳定脱贫。
  沧海百年,民生不息;脱贫攻坚,时不我待。市卫计委采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慈善救助+应急救助+扶贫救助+医疗减免”八位一体健康扶贫保障模式。
  目前,全市贫困人口参加居民医保达100%,门诊报销封顶线和报销比例、慢性病补助标准和大病封顶线、住院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
  市教育局投资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改扩建学校,资助贫困学生,引进、培训乡村教师,开展各类劳动力实用技术技能培训。
  市民政局以“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为目标,建立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救助对象申请核对、救助对象兜底保障、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协调、社会救助履职问责等五大机制。
  万涓成溪,终究汇流成河。黄石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大合唱”,一大批爱心企业、爱心组织、爱心人士走村串户访贫问苦、服务群众精准脱贫。
  湖北维尔康医药有限公司向阳新陶港镇上徐村送去400万株丹参种苗,创办扶贫基地,订单回收产品。
  湖北新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帮扶浮屠镇芦湖村发展养鸡合作社;阳新泰鑫化工有限公司帮扶三溪镇龙泉村建设碧根果基地……
  扶到点子上、扶到穷根上、扶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全市各级驻村扶贫工作队把脱贫大事当“家事”,把贫困群众当“家人”,正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
  合拢五指并成拳,穷村一年大变样,曾经的脏乱差村变身美丽乡村。开发区大王镇下堰村先后引进时松水产养殖、金泰牧生态养殖、友缘苗圃等多家企业。
  市审计局驻下堰村扶贫工作队采取“产权归村、住房归民”方式,为住房困难群体建设集中安置点,开启了“村办养老”扶贫新模式。目前,拥有6户住房的集中安置点已建成,6户困难群众喜迁新居。
  从光荣的历史走来,向幸福的未来走去,到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市委市政府一份庄严的历史承诺,更是人民群众一场波澜壮阔、攻城拔寨的决战。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作则必成。”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黄石志在必得!(梁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