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物流)工业园海口湖大道东起315省道西至工纵四路,中间贯穿科创岛,是连接园区金海管理区、海口湖管理区的快速通道,全长8381米,机动车道宽24米,双向六车道。中间绿化带宽8米,两侧绿化带宽3米,是带动新港园区发展的主要主干道之一。海口湖大道绿化景观工程从2023年3月起实施,4月完工,为我市道路绿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示范引领。
一是行道树选用新品种树种。海口湖大道行道树选择上,因地制宜,按照适地适树原则,选用新品种无毛悬铃木(俗称法桐)。法桐在我国有着较长的种植历史,早在清末民初,悬铃木从国外引入上海,其冠大荫浓、耐修剪、适应性强,成为行道树的首选树种之一,逐渐遍布全国。随着种植数量的增多,每年4至6月,悬铃木果球成熟开裂,果絮随风飘散,飞进人们的嘴巴、耳朵、鼻孔里,一度给人们带来了不尽的烦恼。据研究,一棵成年悬铃木一年会结 1000—2000个果球,而每一个果球有40万根毛。为了减轻飞毛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各地会采取修剪结果枝条、打“绝育针”、喷洒生长抑制剂、高压水枪冲洗等措施,但始终难以根治。为了在今后避免出现类似养护管理问题,新港园区不惜财力在海口湖大道景观绿化工程种植2400棵株无毛法桐作为行道树,该路段选用的法桐树干通直、叶型整齐、树皮青嫩、无明显病虫害、少球无毛,树高、分支点高度、胸径基本一致,树形优美,是行道树树种选择的不二之选。
二是严格规范行道树种植。在行道树种植过程中,园区安排专业绿化技术人员到现场督办协调,严格把控苗木质量,要求每批法桐苗木需经过建设局及监理验收后方可种植,同时要求施工方严格遵循《行道树栽植和养护管理规范》细化方案、精心设计、合理栽种,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挖穴、树苗处理、定植、浇水等一系列步骤,确保苗木存活。海口湖大道按要求种植无毛法桐2400棵,铺设草坪120000m2,经过2个月的精心养护,道路两侧法桐存活率达100%。
三是抢抓最佳种植时机。每年春季是黄石最佳的植树时期,这个时间段的环境温度适合苗木发芽,此后温度逐渐上升,使苗木有足够的适应过程。新港园区科学把握种植时机,3月苗木进场,开始对海口湖大道配套绿化进行施工,4月完工,正好抢抓植物种植最佳时间。新港园区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在法桐萌芽前全部完成种植,期间为抢抓雨前施工的有利时机。经过将近一个月的紧密施工,2400株行道树法桐、120000m2草坪种植任务圆满完成。
四是带状连续树池利于行道树生长。城市道路绿化中,为保证乔木的生长,常规情况下树池内径不应小于1.5m,并尽量以带状树池的形式种植。而树池过小,树池被硬底化(用水泥封住了)、树池土壤板结、树池破损等等都会影响树木生长,导致树木根系呼吸困难,根系无法吸收水分和养分,树木将逐渐衰弱甚至干枯死亡。海口湖大道行道树树池采用的是连续带状树池,不仅增加了道路绿地面积,而且有效避免了以上因树池狭小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有利于减少后期的养护管理成本。
五是提前做好未来设施协调准备。海口湖大道绿化带之所以未按常规绿化进行乔、灌、草、地被搭配种植是具有前瞻性考虑的,道路两侧法桐行道树下只铺种草坪,一来为道路两侧地块发展建设预留空间,避免将来建设开挖道口大量破坏绿化,二来为后期各种通信、电力、燃气等管线施工预留管位。中间绿化带不种树、只满铺草坪,也是为减少后续路灯等地下管线施工造成绿化的大量破坏。
海口湖大道沿线绿化经过几个月精心管理和养护,绿化带内草坪绿意盎然,2400株法桐也已阔枝展叶,一眼望过去树际线高低一致,树姿高大挺拔,俨然成为了当地的一道风景线。新港园区海口湖大道景观绿化工程为我市道路绿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做法,为各城区道路绿化建设提供了鲜活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