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无障碍阅读 |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他山之石

竹山:总兵安村探索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

  来源:黄石市城管委     时间:2015-06-23 15:35

分享:

  粉墙、黛瓦、坡顶、翘角、马头墙,漫步在竹山县麻家渡镇总兵安村乡村游步道上,片区沿线道路通畅,“庸派”民居整齐划一、古朴典雅,村庄清新亮丽,庭院干净整洁,民风和谐淳朴。这就是该村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整治村庄环境,全力打造宜居村庄示范建设取得的成果。

  抓组织领导 建立长效动作机制

  一是从领导抓起,把村庄环境卫生列入常态化工作范畴,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成立由驻村干部、村干部和群众代表组成的卫生协会,下设卫生管理站,负责日常事务,专门抽调一名村干部担任管理站站长。卫生协会成员每周至少进村入户检查环境卫生,并形成长效机制。二是抓队伍建设,严格实行清扫责任制,加强环卫队伍建设。调整充实3名村庄卫生清扫保洁员。三是抓基础管理工作,在总兵安村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绘制“总兵安村环卫区域示意图”制定环卫管理制度,做到思想到位、领悟以为、组织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管理到位。

  抓宣传到位 增强村民卫生意识

  村庄环境卫生能否实现长效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居民的文明素质和卫生意识。长久以来,农民群众都有随手乱扔垃圾的陋习,甚至存在“厕所养猪”“人畜共屋”等现象,只有提高广大居民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村庄环境卫生的长效机制。因此,一是做好村镇建设规划,规划中把生产和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包括修建垃圾池,配备必要的垃圾桶,修建绿地等内容,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让群众在优美卫生的环境中主动改正一些不好的卫生陋习。二是坚持以“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为基点,坚持不懈地开展不同层次人群的健康教育、社会卫生功德教育,增强居民群众的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和参与意识,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抓制度建设 走长效管理之路

  积极探索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办法,一是明确农户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范围,门前从大门一直到公路边,与苗圃基地交界,两边按照户与户之间公用通道平分打扫,不以滴水为界。二是明确检查考评内容,要求农户保持住房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具物件摆放整齐,畜禽圈养,粪便及时处理,不乱扔白色垃圾,房前排水沟内及房屋周边无白色垃圾,生活垃圾不乱放,及时清理,三是明确考评制度,卫生协会会长每周一三五带成员入院入户检查卫生,拼按照检查情况在每户大门右侧贴“清洁”、“不清洁”、“最清洁”标志,每次检查完后登记造册,周一在村委会公示栏公布上周检查结果。在遇大型接待或参观检查活动时,发动群众统一打扫,卫生协会随机抽查。四是明确奖惩制度,检查结果按照“最清洁”、“清洁”、“不清洁”每次分别记10分、5分、0分,积分累计到一定程度后,农户可以根据分值大小换取不等的生活用品。分值越高,换购的物品价值越高,同时,每年卫生检查中,“不清洁”比例低于20%的农户,十星级评选时无卫生星,对“最清洁”比例低于20%的农户,不得纳入示范户评选。五是明确经费支出。总兵安村全村共有252户,计划按照每户每月每人5元的标准收取环卫费,共计5205元,专款专用于村级环境整治入积分物品发放。